社區藥劑師,與你一起對應濕疹的身心挑戰

濕疹問題在香港十分常見,每五個人便有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。濕疹是一種慢性、反覆發作的皮膚炎。患者會有皮膚乾燥、痕癢、紅腫,皮膚甚至有機會出現滲液,而反覆發炎可導致皮膚增厚或苔癬化。

除了帶來身體上的不適,濕疹還可能對情緒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。濕疹的癢感和疼痛常常使患者感到焦慮和煩躁。持續的皮膚不適會導致睡眠質量下降,影響精神狀態,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。更有調查指,超過三成的患者有焦慮或抑鬱情況。而壓力及焦慮又可能會令濕疹惡化,形成惡性循環。積極接受濕疹治療可改善患者生活質素,盡快令患者過正常的生活。

濕疹治療方法

  • 局部治療: 保濕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,可以改善乾燥或痕癢等症狀,並增強皮膚屏障。建議每日至少兩次塗抹溫和的保濕劑,洗澡後塗抹效果更佳。
  • 外用類固醇: 能有效控制皮膚發炎,舒緩濕疹症狀。類固醇藥膏有不同強度,應根據醫生或藥劑師建議選用,並正確使用以減少副作用。
  • 全身性治療: 對中度至嚴重患者,如外用藥物未能控制症狀,醫生可能會配合光照療法、短暫口服免疫抑制劑、生物製劑或標靶藥物,需由醫生監察使用。

日常護理與預防貼士

  • 避免接觸過敏原,保持環境清潔
  • 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澡,選用溫和清潔劑
  • 選用不含色素、香料、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保濕產品
  • 避免抓癢,減少皮膚傷害及惡性循環
  • 維持健康生活方式,均衡飲食、充足睡眠、適量運動
  • 適當舒緩壓力及處理情緒

常見濕膚膏刺激成分簡介

成分名稱 主要用途 致敏/刺激風險及說明
香料(Fragrance) 增添氣味 常見致敏原,易致紅腫、搔癢、敏感反應,濕疹及敏感肌應避免。
防腐劑(如Parabens、MIT、CMI) 防止產品變壞 部分防腐劑(MIT、CMI)致敏性高,易引起紅疹、刺痛或過敏反應。
SLS(Sodium Lauryl Sulfate) 起泡、清潔 活性界面劑及起泡劑,會破壞皮膚屏障,導致乾燥、脫皮、紅腫。
羊毛脂(Lanolin) 保濕、滋潤 來自羊毛脂肪,部分人(特別濕疹患者)對其過敏,易致紅腫、癢感。
丙二醇(Propylene Glycol) 保濕、溶劑 可引起部分敏感人士刺激或過敏,如刺痛、紅疹,濃度高時風險增加。
酒精(Alcohol) 殺菌、防腐、助吸收 會令皮膚乾燥或刺痛,敏感肌及濕疹人士容易因酒精而出現刺激反應。

濕疹/敏感肌人士選購潤膚膏貼士

  • 優先選擇「無香料、無防腐劑(特別是MIT、CMI)、無SLS」配方
  • 細閱成分標籤,避免高風險添加劑
  • 選擇「敏感肌適用」或「低致敏」產品
  • 首次使用時先做局部試用,觀察有否敏感反應

濕疹不僅影響外觀,更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素。

今天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,我們社區藥劑師希望與你同行,一起對應濕疹的身心挑戰。社區藥劑師可從生活習慣和皮膚護理上給予個人化意見,就不同皮膚產品和藥物提供建議,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。

歡迎向我們的社區藥房藥劑師查詢,了解更多小病小痛護理建議。
電話查詢︰21168836
WhatsApp:59816947

支持我們

參與善舉